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理论逻辑、实践堵点与创新路径    

Vocational Education Empowers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Theoretical Logic, Practical Obstacles, and Innovative Path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韩飞[1,2] 郭广帅[2]

Han Fei;Guo Guangshuai(School of Teacher Development/Shaanxi Institute of Teacher Development,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China;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 550001,China)

机构地区:[1]陕西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陕西教师发展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62 [2]贵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出  处:《职教论坛》

基  金: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领航人才培养项目“教师个体传统性对中学生创新能力影响机制研究”(编号:LHRCTS23112),主持人:韩飞;陕西教师发展研究院研究生创新基金重点项目“西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编号:2022YJBZD002),主持人:韩飞;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绿色低碳理念的道博工业精益生产管理平台”(编号:230702529190424),主持人:韩飞。

年  份:2024

卷  号:40

期  号:3

起止页码:5-1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3、NSSD、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新质生产力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为我国科技、教育、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职业教育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柱,肩负着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使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变革是推进社会现代化的殷实基础和深刻动因。新质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工匠精神层面的新质人才培养,构成了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逻辑。因此,改革职业教育,弘扬工匠精神,培育新质职教人才,成为推动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和重要变量。然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亟需推动职教传统理念的革新、新质人才的培养及产业体系的升级。遵循职业教育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涵要义,以及职业教育强国的历史逻辑、政策逻辑、现实逻辑,从新理念、新智能、新业态三个方面探索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创新路径:一是新理念赋能,确立教育、科技、人才协调发展的“大职教观”;二是新智能赋能,产教融合认证培育新质职教人才;三是新业态赋能,职业教育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

关 键 词:新质生产力  职业教育 赋能理论  产教融合  

分 类 号:G710]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