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带钢无头连铸连轧技术发展现状    

DEVELOPMENT STATUS OF ESP TECHNOLOG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明章生[1] 栗克建[1] 曹鹏军[1] 冯毅[2] 朱斌[3] 马鸣图[4]

Ming Zhangsheng;Li Kejian;Cao Pengjun;Feng Yi;Zhu Bin;Ma Mingtu(School of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ongqing 401331;China Automotiv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Chongqing 401122;Baowu Metallurgical Navigation Research Technology Co.,Ltd.,Chongqing 400080;Sino-singapore(Chongqing)Ultra High Strength Materials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Chongqing 401326)

机构地区:[1]重庆科技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重庆401331 [2]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401122 [3]宝武特冶航研科技有限公司,重庆400080 [4]中新(重庆)超高强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401326

出  处:《河北冶金》

基  金:重庆科技学院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YKJCX2220229)。

年  份:2024

期  号:2

起止页码:1-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普通刊

摘  要:带钢无头连铸连轧技术(ESP)是在传统热轧工艺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工艺,有更高的工作效率、成本优势和产品竞争力。连铸过程中,钢水在结晶器内有着复杂的热/力学行为,精确控制钢水在结晶器内的流动、传质、凝固、受力和溶质再分配,是保证铸坯质量的关键。本文介绍了ESP工艺的研究背景,阐述了其工艺优势和国内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连铸结晶器中温度场的变化、保护渣的作用以及轧制时的温度场变化,为ESP工艺优化提供理论参考。通过对ESP工艺的优化设计进行深入分析,对产线中因高拉速造成的轧辊磨损快和难以批量生产特殊钢种的问题,提出在线换辊、一对一设计产线工艺参数以及保护渣化学成分,并结合ESP工艺特点及我国冷轧钢市场,对“以热代冷”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国内薄板钢“以热代冷”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研发生产的“以热代冷”热轧板较少,仍需要进一步探索。虽然ESP工艺已经能生产超薄规格的热轧带钢(<1.0 mm),但却无法实现量产,对于相同化学成分的钢材,不同的铸造工艺也会有很大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差异。目前,ESP工艺对板材内部组织转变的影响仍未建立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钢材内部组织转变及合金元素扩散的影响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关 键 词:ESP 结晶器 保护渣 以热代冷  组织转变  合金元素

分 类 号:TG335.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