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涤棉混纺织物的荧光碳点对Cr(Ⅵ)和Hg(Ⅱ)的检测    

Detection of Cr(Ⅵ)and Hg(Ⅱ)by Fluorescent Carbon Dots Based on Polyester-Cotton Blended Fabric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汤鼎初[1] 陆原[1] 冯魏良[2] 田迪[1] 李伟[1]

TANG Ding-chu;LU Yuan;FENG Wei-liang;TIAN Di;LI Wei(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Hubei Key Laboratory of Biomass Fibers and Eco-dyeing&Finishing,Wuhan Textile University,Wuhan 430200,China;Hubei Key Laboratory of Novel Reactor and Green Chemical Technology,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uhan 430073,China)

机构地区:[1]武汉纺织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生物质纤维与生态染整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200 [2]武汉工程大学,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学工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3

出  处:《分析测试学报》

基  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22CFB556);武汉曙光工程知识创新计划(2022020801020249)。

年  份:2024

卷  号:43

期  号:3

起止页码:440-44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23、CAS、CSCD、CSCD2023_2024、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该文以废弃涤棉混纺织物为碳源,分别在乙二醇和硫酸溶液中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两种荧光碳点,实现了对溶液中Cr(Ⅵ)和Hg(Ⅱ)的检测。通过透射电镜与红外光谱表征了碳点的形貌与组成,并基于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了碳点的电子跃迁形式及发光类型。在乙二醇体系中制得的碳点(ETCCDs)能够选择性检测Cr(Ⅵ),检出限为0.093 mg/L,其检测机理为荧光内滤效应;硫酸体系中制备的碳点(WTCCDs)能够选择性检测Hg(Ⅱ),检出限为0.018µmol/L,检测机理为能量转移。对实际水样中的Cr(Ⅵ)和Hg(Ⅱ)进行检测,验证了上述两种碳点的实用性。基于涤棉混纺织物制备的荧光碳点不仅实现了对两种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同时也为废旧纺织物的再生利用提供了借鉴意义。

关 键 词:荧光探针 涤棉混纺 检测  Cr(Ⅵ)  Hg(Ⅱ)  碳点  

分 类 号:O657.3] O614.61[化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