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双碳”目标下江西省农业碳排放量测算、影响因素分析与预测研究
Research on the Measurement,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in Jiangxi Province un⁃der the"Dual Carbon"Goal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HUANG He-ping;LI Zi-xia;HUANG Dian;XIE Mei-hui;WANG Zhi-peng(School of Economics,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Nanchang 330013,China;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63,China;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chang 330099,China;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chang 330045,China)
机构地区:[1]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2]南昌航空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63 [3]南昌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99 [4]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45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42201294);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2023M731433);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GJJ200422)。
年 份:2024
卷 号:40
期 号:2
起止页码:179-19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3、CAB、CAS、CSCD、CSCD2023_2024、GEOBASE、JST、NSSD、RCCSE、RWSKHX、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农业是中国的立国之本,也是重要的碳排放源,发展低碳农业有助于中国总体碳减排目标的实现。选择农资投入、农田利用、畜禽养殖及秸秆焚烧4类碳源,利用IPCC碳排放模型对江西省2000—2020年的农业碳排放量予以测算,利用LMDI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解,并运用XGBoost模型预测2021—2050年碳排放量。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江西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波动趋势,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农业碳排放强度逐年降低。农业碳排放源中农田土壤利用贡献率最高,其次为畜禽养殖、农资投入和秸秆焚烧。2000—2020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农业碳排放量及排放强度均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且差异不断扩大,其中宜春市的农业碳排放量和平均碳排放强度均居于首位。(2)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率的增加是导致农业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而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产业结构、地区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对碳减排的作用比较有限。(3)预测结果显示,2030年前江西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及11个地级市农业碳排放量已达到峰值。其中,新余市在2005年最早达到峰值,景德镇市和赣州市在2016年最晚达到峰值。2020年后,江西省碳排放量在经历一段时间攀升后呈现出震荡回落的趋势,其中宜春市和新余市震荡幅度较大,南昌市、抚州市及九江市碳排放量有上升趋势,其他地区均在一段时间后趋于较小振幅的回落趋势。
关 键 词:农业碳排放 碳达峰 碳排放强度 XGBoost模型 碳减排
分 类 号:F302] X3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