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安徽省宣城地区龙潭组页岩孔隙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Pore characteristic and its controlling factors of the shales in Permian Longtan Formation in Xuancheng area,Anhui Province,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旭[1] 吴林强[2] 洪大军[1] 孙艳坤[3,4] 杨志成[1] 陈科夫[1] 肖万峰[1] 刘宏[1] 黄素荷[1] 张凯[1]

ZHANG Xu;WU Linqiang;HONG Dajun;SUN Yankun;YANG Zhicheng;CHEN Kefu;XIAO Wanfeng;LIU Hong;HUANG Suhe;ZHANG Kai(Geological Exploration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Anhui Province∙Energy Exploration Center,Hefei 230041,Anhui China;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Center,China Geological Survey,Beijing 100037,China;Key Laboratory of Tectonics and Petroleum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Ministry of Education,Wuhan 430074,Hubei China;Key Laboratory of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Hubei Province,Wuhan 430074,Hubei China)

机构地区:[1]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能源勘查中心),安徽合肥230041 [2]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 [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构造与油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 [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

出  处:《矿产勘查》

基  金: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2022n07020003);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1908085MD105);安徽省博士后研究人员科研活动经费资助项目(2020B456);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102-162301212673)联合资助。

年  份:2024

卷  号:15

期  号:1

起止页码:41-5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JST、ZGKJHX、普通刊

摘  要:安徽省宣城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页岩气资源潜力大,已有钻井揭示其页岩含气性差异大,页岩气赋存富集机理复杂。通过总有机碳含量分析、岩石热解实验、X衍射、低温液氮吸附、二氧化碳吸附和场发射扫描电镜观测等手段,研究宣城地区龙潭组页岩中孔隙的大小、结构及类型,探讨影响其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1)宣城地区龙潭组页岩中孔隙主要为半开放型,并且存在一定量的细颈瓶孔。其中,矿物孔较发育,主要为微米孔,孔隙数量多;有机孔发育数量较少,孔径为纳米级—微米级。(2)龙潭组页岩BET比表面积为4.2601~10.3068 m^(2)/g,平均为7.4290 m^(2)/g。介孔+宏孔体积为0.0049~0.0179 cm^(3)/g,平均为0.0089 cm^(3)/g;微孔体积为0.0019~0.0038 cm^(3)/g,平均为0.0026 cm^(3)/g。孔径大于10 nm的孔隙是页岩孔隙体积的主要贡献者。(3)高演化、矿物含量差异大等使得宣城地区龙潭组页岩孔隙发育规律性变得复杂,TOC含量和矿物含量明显影响着宣城地区龙潭组页岩孔隙体积,但与孔隙比表面积没有明显线性相关性。在宣城地区龙潭组页岩气后续勘探开发中,应注重较高TOC含量、较高碳酸盐矿物含量和较低黏土矿物含量的页岩。

关 键 词:孔隙结构 总有机碳含量  龙潭组 宣城地区  安徽省  下扬子区

分 类 号:P618.5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