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中国县域数字乡村发展的空间格局及驱动因素研究    

Research on Assessing the Spatial Pattern and Driving Factors behi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Level Digital Countryside in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刘传明[1,2] 王睿[3] 邵明吉[4]

Liu Chuanming;Wang Rui;Shao Mingji(School of Economics,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Jinan 250014,China;Center for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Jinan 250014,China;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221116,China;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Zaozhuang University,Zaozhuang 277015,China)

机构地区:[1]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济南250014 [2]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济南250014 [3]中国矿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4]枣庄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山东枣庄277015

出  处:《热带地理》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2CJL004)。

年  份:2024

卷  号:44

期  号:1

起止页码:79-9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3、CSCD、CSCD2023_2024、DOAJ、GEOBASE、JST、NSSD、RWSKHX、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基于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公布的2018年中国1880个县域数字乡村指数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冷热点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考察中国县域数字乡村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县域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梯度化”特征,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由东部向西部逐渐递减,数字乡村在长三角地区呈“片状分布”,而在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呈“点状分布”。2)中国县域数字乡村发展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网络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长三角地区形成“高-高”集聚。数字乡村发展呈现次热点区和热点区围绕高热点区集聚的“中心-外围”结构形态。在热点区与冷点区之间形成“T”字形狭长地带,将热点区与冷点区分隔开。3)中国县域数字乡村发展的总体基尼系数为0.0359,其中数字乡村的区域间差距是数字乡村发展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4)产业经济、人口教育、财政金融和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异特征对数字乡村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影响。

关 键 词:数字乡村 县域 空间分异 冷热点分析  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素  中国  

分 类 号:F49] F32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