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理论创新与价值意蕴
The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theoretical innovation and value implication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ZHANG Lin;PU Qingping(School of Marxism,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4,P.R.China)
机构地区:[1]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044
基 金:202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22VSZ02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与路径”(2022CDJSKZX03)。
年 份:2023
卷 号:29
期 号:6
起止页码:137-14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SCI、CSSCI2023_2024、NSSD、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生产力在现实表征上体现为人类根据自身需要利用、改造自然的特定能力,社会发展进步就是生产力从旧质到新质、从低质到高质迭代升级、催化融合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把握时代科技革命大潮、把脉中国经济发展形势、掌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战略主动与历史主动,创造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从本意上看,新质生产力,即新质态、高质量的生产力,代表着一种新型区别于传统、高质超越了旧质生产力的跃迁,它是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由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所催生的具有高效能、高质量的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具有新科技革命的主导性,是高新科技驱动的生产力;具有新产业赋能的前瞻性,是依托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生产力;具有高质量发展的目的性,是为高品质美好生活服务的生产力。从创意上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以生产力新质论创新发展了马克思生产力质量理论,以生产力要素创新论丰富拓展了马克思生产力发展理论,以生产力水平跃升论创新发展了马克思生产力进步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反映了新时代生产力由“量”的积累转向以“质”的突破带动“质量”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同时新质生产力概念对生产力各要素实现了“质”的发展,为生产力水平总体跃升提供了新思路。从用意上看,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全要素创新,载体是现代化产业,目的是高质量发展,因应其基础性、全局性作用,而成为贯穿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工程的“经络”。新时代新阶段,提出、形成并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以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形成竞争新优势,有助于积蓄发展新动能、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而有助于�
关 键 词: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 科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分 类 号:F12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