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明代《宣和博古图》的传播与古物观念的转变--以文王鼎为例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采恩[1,2]

机构地区:[1]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考古与博物馆学系 [2]人民网浙江频道

出  处:《西泠艺丛》

年  份:2023

期  号:11

起止页码:64-7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NSSD、RWSKHX、普通刊

摘  要:明代自上而下的各个阶层对三代古物和宋代金石著录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古物考证之风渐微,仿古玩古之风渐重。在宋代金石学家的观念中,本应高居郊庙祭坛之上的鼎彝礼器,在明代重新仿制,用于装点宫廷内府或文人书斋,而明人品评与仿制古器物的样式指南就是《宣和博古图》。在15世纪上半叶,这种现象已然出现。上层官方对《宣和博古图》的推崇,引发了16世纪末《宣和博古图》的翻刻高潮。《宣和博古图》的普及、流通和大众化传播,继而影响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文人及民间文化圈中对待古物的态度。承载着“文王”意象的文王鼎得到了明代统治阶级的推崇,上层官方的偏好藉由《宣和博古图》下沉至民间文化圈,文王鼎被列“上赏”,并成为一种可以复制的图像和装饰纹样,由具象的器物变为一种图式和符号。

关 键 词:《宣和博古图》  古物 观念  文王鼎  

分 类 号:K87]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