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菲胁迫对泥鳅肝脏氧化毒性及可逆性研究    

Analysis of oxidative toxicity and reversibility of Phenanthrene stress on Loach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琪[1] 杨超超[1] 明艳[1] 冯宇宇[1] 唐绪[1] 雷忻[1]

WANG Qi;YANG Chaochao;MING Yan;FENG Yuyu;TANG Xu;LEI Xin(School of life sciences,Yan’an University,Yan’an Key Laboratory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Yan’an 716000,China)

机构地区:[1]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延安市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陕西延安716000

出  处:《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基  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2021JM-417);延安市科技惠民计划项目(2017HM-05)。

年  份:2023

卷  号:42

期  号:4

起止页码:61-6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普通刊

摘  要:为探究菲(Phenanthrene,Phe)对鱼类的生物毒性效应,本研究以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为受试动物,采用亚急性毒性方法将其置于0.15、1.33、1.77、2.36、3.13 mg/L 5个Phe浓度梯度分别暴露15、30、45 d,检测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的含量,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基因Cu/Zn-SOD、CAT3的表达量,之后在自然水体中恢复驯养30 d后再次检测;采用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法显微观察胁迫30 d泥鳅肝细胞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泥鳅肝脏MDA含量在Phe胁迫初期显著上升,恢复驯养后略有升高但仍低于胁迫组;在同一胁迫时间,8-OHdG含量随浓度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恢复期低于胁迫组;SOD活性与Cu/Zn-SOD表达量在胁迫期随浓度增加持续上升,恢复期含量低于胁迫组;CAT活性与CAT3表达量结果相似,在不同时期均显著上升,恢复期含量低于胁迫组;低浓度胁迫30 d,泥鳅肝细胞出现细胞轻微肿大,细胞核溶解、变形、细胞空泡化,随浓度增大细胞发生不同程度坏死。结果表明,Phe胁迫下会对泥鳅肝脏造成一定损伤,四种酶活性、Cu/ZnSOD和CAT3表达量均受毒性显著影响,恢复实验后虽有一定可逆性但并未完全恢复正常。

关 键 词:菲  氧化毒性  基因表达 泥鳅 可逆性

分 类 号:Q95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