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亚热带丘陵区新垦耕地质量提升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newly reclaimed farmland in subtropic hilly reg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童文彬[1] 江建锋[1] 杨海峻[1] 葛佳颖[2] 祝伟东[1] 方俊[1] 张露华[1] 柴彦君[3] 贲倩丽[4] 郑雪玉[5] 李子川[3]

TONG Wenbin;JIANG Jianfeng;YANG Haijun

机构地区:[1]衢州市衢江区农业农村局,浙江衢州324022 [2]浙江省耕地质量与肥料管理总站,浙江杭州310020 [3]浙江科技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浙江省废弃生物质循环利用与生态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3 [4]衢州市衢江区莲花镇人民政府,浙江衢州324019 [5]衢州市衢江区云溪乡人民政府,浙江衢州324016

出  处:《浙江农业科学》

基  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Q21D030001);浙江科技学院青年科学基金(2021QN014);浙江科技学院科学基金(2021JLZD007)。

年  份:2023

卷  号:64

期  号:12

起止页码:3005-301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普通刊

摘  要:随着国际粮食安全形势的日益恶化,将撂荒地和具备开垦潜力的低缓丘陵区开发成耕地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途径。当前,基于亚热带丘陵区新垦耕地存在土层砂石含量高、有机质含量低、孔隙结构差、漏水漏肥严重和高投入低产出等耕种问题,围绕丘陵区新垦耕地质量提升和土壤培肥开展了大量研究。因此,亟需开展对这部分新垦耕地进行快速培肥和及时转变为有效耕地的技术研究,对提高农户生产积极性和避免资源投入上的浪费至关重要。沼渣液替代部分化肥用于作物栽培已取得显著成效,黑麦草根系发达和根系分泌物量大的特点在水土保持方面作用显著,但尚不清楚将它们配合应用到新垦耕地培肥增产和提升土壤有机碳库方面的潜在效果。基于上述问题,本文综合分析了当前亚热带丘陵区新垦耕地地力提升技术的重要研究进展,同时结合作者在沼渣液资源化利用和绿肥还田方面的多年工作和研究经验,探讨新垦耕地质量提升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文献比较分析发现,泥炭、生物质炭、商品有机肥和食用菌废渣对新垦耕地土壤有机质有显著提升,生物质炭、石灰粉、沼渣和沼液对酸性新垦耕地土壤pH值提升作用显著,黏土矿物和合成土壤改良剂对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作用显著。这些认识可为亚热带丘陵区新垦耕地质量提升和土壤快速长效培肥模式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关 键 词:新垦耕地  沼渣液  黑麦草 土壤培肥 粮食安全

分 类 号:S15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