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秸秆还田方式对砂姜黑土有机碳组分和孔隙结构的影响  ( EI收录)  

Effects of straw return methods on the soil organic carbon fractions and 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Shajiang black soil(Vertisol)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丁天宇[1,2] 郭自春[1] 钱泳其[1,2] 王玥凯[1,2] 黄先金[1,2] 张中彬[1,2] 彭新华[1,2]

DING Tianyu;GUO Zichun;QIAN Yongqi;WANG Yuekai;HUANG Xianjin;ZHANG Zhongbin;PENG Xinhua(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oil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e,Institute of Soil Scienc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Nanjing 210008,China;College of Advanced Agricultural Sciences,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 [2]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代农业科学学院,北京100049

出  处:《农业工程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2007007);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K20201104)。

年  份:2023

卷  号:39

期  号:16

起止页码:71-7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20、CAB、CAS、CSCD、CSCD2023_2024、EAPJ、EI、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砂姜黑土容重高、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含量低是限制作物产量的关键因子,秸秆还田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为探明砂姜黑土区适宜的秸秆还田方式,进一步培肥改良耕地地力,该研究利用砂姜黑土连续6 a耕作与秸秆还田定位试验,探究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免耕还田、旋耕还田、深翻还田)对砂姜黑土不同土层(0~10、>10~20、>20~40 cm)有机碳及其组分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ineral-associated organic carbon,MAOC)和孔隙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0~10 cm土层内,3种还田方式下SOC及其组分、土壤总孔隙度和大孔隙度(>50μm)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旋耕还田相比,免耕还田使>10~20和>20~40 cm土层SOC含量分别降低了14.1%、23.7%(P<0.05),对>10~40 cm土层内孔隙结构特征参数无显著影响(P>0.05);与旋耕还田相比,深翻还田使>10~20和>20~40 cm土层SOC含量分别提高了12.7%、44.1%(P<0.05),使>20~40 cm土层POC和MAOC含量分别提高了116.0%和42.4%,显著提高了>10~40 cm土层内>200μm孔隙度、孔隙水力半径、最大连通网络孔隙度和全局连通性(P<0.05)。相关分析表明,POC含量与土壤大孔隙度(>50μm)(R^(2)=0.643,P<0.01)、全局连通性(R2=0.488,P<0.05)、最大连通网络孔隙度(R2=0.564,P<0.05)以及水力半径(R2=0.749,P<0.01)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综上所述,深翻还田促进了砂姜黑土>10~40 cm土层有机碳积累与大孔隙的形成,为该区较适宜的秸秆还田方式。

关 键 词:土壤  有机碳 孔隙  砂姜黑土 深翻还田  CT扫描

分 类 号:S152.4] S153.6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