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黄河流域城市群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效应    

Carbon Emission from Land Use in Urban Agglomera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郭安宁[1] 牛陆[2] 刘霈珈[3] 李玉峰[4]

GUO Anning;NIU Lu;LIU Peijia;LI Yufeng(School of Management,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0,Henan,China;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0,Henan,China;Institute of Quality Standard and Testing Technology,Beij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Beijing 100097,China)

机构地区:[1]郑州大学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2]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872 [3]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4]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97

出  处:《经济地理》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BJL004);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专题项目(2022ZT51)。

年  份:2023

卷  号:43

期  号:9

起止页码:172-17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CD、CSCD2023_2024、CSSCI、CSSCI2023_2024、NSSD、PUBMED、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从流域地理分异的视角探讨黄河流域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是合理利用国土空间、制定差异化碳减排政策的重要基础。基于构建的长时序DMSP/OLS和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核算2009—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群土地利用碳排放,通过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解析各城市群碳排放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9—2018年黄河流域各城市群碳排放整体表现出收敛态势,峰值大多出现在2012和2017年,2013年为低值聚集年;流域上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的分异特征。(2)莫兰指数表明各城市群土地利用碳排放呈正向显著空间自相关,形成上中游以鄂尔多斯、榆林和下游以潍坊、临沂为辐射面的高—高聚集地,以及上游环兰州、西宁的低—低聚集地。(3)不同时期,黄河流域城市群碳排放的驱动因素不尽相同,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对城市群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逐渐减弱,而城镇化率和土地利用结构对碳排放具有持续性的高影响;主导因素在空间上的异质性决定了不同城市群的提升策略各有差异。未来黄河流域城市群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应在考虑区域协同联动发展的基础上分区分时施策。

关 键 词:黄河流域 城市群 土地利用 能源消耗 碳排放 碳减排政策  城镇化率

分 类 号:F293.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