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圈养大熊猫肠道乳酸菌分离及益生特性
Isolation and probiotic characteristics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from intestinal tract of giant panda in captivit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LI Ti;HU Xin;ZHANG Xiaoyue;YANG Chenxi;LI Jing;CAO Xuedi;SHI Xuexue;ZOU Likou;ZHAO Ke(Key Laboratory of State Forestry and Grassland Administration on Conservation Biology of Rare Animals in theGiant Panda National Park,China Conservation and Research Center for the Giant Panda,Chengdu 611830,Sichuan,China;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Captive Wildlife Technologies,Beijing Zoo,Beijing 100044,China;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College of Resources,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engdu 611130,Sichuan,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大熊猫国家公园珍稀动物保护生物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1830 [2]北京动物园管理处圈养野生动物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 [3]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应用微生物学系,四川成都611130
基 金:北京动物园圈养野生动物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ZDK202213)。
年 份:2023
卷 号:50
期 号:9
起止页码:4063-407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S、CSCD、CSCD2023_2024、I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背景】大熊猫数量稀少、繁殖困难,在其生长过程中极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甚至死亡。【目的】分析圈养大熊猫肠道可培养乳酸菌的群落结构与功能,筛选具有益生特性的乳酸菌菌株,为大熊猫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和肠道微生物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及菌种资源。【方法】采用3种培养基分离大熊猫粪便中的乳酸菌,通过革兰氏染色镜检和过氧化氢试验对分离的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基于BOXA1R-PCR图谱遗传多样性选取代表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同时分析乳酸菌菌株安全性和益生特性。【结果】通过初步鉴定共分离获得58株乳酸菌,根据BOXA1R-PCR结果挑选20株菌进行测序,结果显示20株菌分属于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肠球菌属(Enterococcu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这4个属,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的大熊猫肠道乳酸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20株乳酸菌均不溶血,17株乳酸菌对11种抗生素均敏感;11株菌耐pH值2.0酸性条件,14株菌对0.3%的胆盐具有良好的耐受性。5株菌SW-51、SW-48、MQ-41、SW-58和MX-23对3种指示菌均具有抑菌效果,50%以上的供试菌株具有自凝聚和共凝聚能力,3株菌的产酸和生长速率较一致,其中乳酸明串珠菌(Leuconostoc lactis)MX-23生长最快且产酸能力最强。【结论】大熊猫肠道内蕴藏着丰富的乳酸菌资源,其结构与组成受其年龄影响,具有较好的益生特性和应用前景。
关 键 词:圈养大熊猫 乳酸菌 分离 益生特性
分 类 号:S852.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