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稻壳高温热解条件对焦结构演化的影响  ( EI收录)  

Effect of high-temperature and rapid pyrolysis condition of rice husk on the evolution of char structur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鑫雨[1] 孙健超[1] 徐世明[1,3] 陶继业[1,4] 余波[1] 翟明[2] 周怀春[1]

WANG Xinyu;SUN Jianchao;XU Shiming;TAO Jiye;YU Bo;ZHAI Ming;ZHOU Huaichun(School of Low-Carbon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221116,China;School of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150001,China;Huaneng Yingkou Thermal Power Co.,Ltd.,Yingkou 115004,China;China Huaneng Group Co.,Ltd.,Beijing 100031,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矿业大学低碳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2]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3]华能营口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辽宁营口115004 [4]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31

出  处:《煤炭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976049)。

年  份:2023

卷  号:48

期  号:6

起止页码:2397-240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S、CSCD、CSCD2023_2024、DOAJ、EAPJ、EI、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生物质焦利用过程中碳的转化水平决定后续利用的总体效率,而生物质焦的转化率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生物质的理化结构。为探究稻壳高温快速热解过程中焦结构的演变,设计并搭建了稻壳高温快速热解系统。通过对稻壳热解停留时间和温度进行精确的控制,精确控制反应进程。以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比表面积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测量手段对所得稻壳焦的物理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不同热解温度和停留时间下稻壳焦的产率、孔隙的种类与发展、化学官能团和碳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热解温度越高,停留时间越长,生物质焦产率越低,焦表面碎裂越明显,孔隙结构越发达。在热解温度为1300℃、停留13 s时,稻壳焦比表面积最大为141.17 m^(2)/g,孔径主要分布在2~10 nm,表面出现明显碎裂痕迹。热解温度升高和停留时间延长,使得稻壳焦的化学结构变得越来越脱氧,碳结构高度有序化,稻壳焦中具有6个及以上稠合苯环的芳环浓度增加。高温对稻壳焦中C—O键、—OH破坏明显,导致支链和桥键断裂,含氧官能团释放和碳骨架石墨化。表面碳元素主要是以C—C/C—H为主,停留时间5 s时含量从900℃的63.86%增加到1300℃的68.27%。而C—H、C—O、C=O和COO—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表面氧元素主要以COO和COOH为主。随着热解温度升高,稻壳焦中苯环数量逐渐减少,芳香环平均数增加,表面亚甲基数量减少,碳活性降低。总结稻壳焦结构演化规律将为优化热解条件、提高热解效率及后续稻壳焦燃烧和气化利用提供参考。

关 键 词:稻壳 高温热解 焦结构  孔隙结构 官能团结构  

分 类 号:TK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