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家庭教育的角色逻辑、现实障碍与体系创新--兼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引导意义    

The Role Logic,Realistic Obstacles and System Innovation of Family Education:A Discussion on the Guiding Significance of the Family Education Promotion Law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邓磊[1] 高纪欣[2] 李琴[2]

DENG Lei;GAO Jixin;LI Qin(School of Teacher Educ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International College,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机构地区:[1]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重庆400715 [2]西南大学国际学院,重庆400715

出  处:《教师教育学报》

基  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地方优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23SKZZ002),项目负责人:邓磊;西南大学校级教改重点项目“习近平大先生教育思想融入教师教育理论全课程的路径探究”(2022JY005),项目负责人:邓磊。

年  份:2023

卷  号:10

期  号:5

起止页码:31-4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NSSD、PUBMED、RWSKHX、普通刊

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将家庭教育的地位由“家事”上升为“国事”。从角色理论逻辑看,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被寄予了更高的期待。“依法带娃”促使教育角色发生了由“弱”到“强”的突变,导致家长陷入期待过高、赋权不足的境地。扮演多重角色的家长因角色定位不当最终导致角色行为失败。影响角色行为的现实障碍主要有:教育资源配置的结构性失衡以及偏重教育选拔功能的倾向对角色行为产生负面影响;教育中长期消耗而未及时补回的心理成本、激烈的市场竞争引起的教育焦虑以及教育成本外溢等导致角色过载;多重社会角色压力下缺乏足够的内外支持,致使多重角色失调,进一步激化角色冲突。《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为消除家庭教育的现实障碍提供法律支持,为国家、社会、学校和家长等相关主体“赋能授权”提供法律依据。法律引导下的家庭教育体系创新,应注重探索多主体在家庭教育中的共生关系和联动机制,努力构建家庭本位的家庭教育共生体系、学校牵头的家庭教育联动体系、政府主导的家庭教育支持体系以及社区组织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进而形成多元立体的家庭教育体系。

关 键 词:家庭教育 角色期待 角色过载  角色定位 角色赋能  联动机制  

分 类 号:G78[教育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