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外泌体来源非编码RNA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    

Roles of exosome-derived non-coding RNA in tumor microenvironment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窦沁怡[1,2,3] 王嘉政[1,2,3] 杨滢硕[1,2,3] 卓巍[1,2,3]

DOU Qinyi;WANG Jiazheng;YANG Yingshuo;ZHUO Wei(Department of Cell Biology,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Hangzhou 310058,China;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Center for Medical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in Digestive System Tumor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Hangzhou 310020,China;Zhejiang University Cancer Center,Hangzhou 310058,China)

机构地区:[1]浙江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系,浙江杭州310058 [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教育部消化系统肿瘤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浙江杭州310020 [3]浙江大学癌症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58

出  处:《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基  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22QZJH4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173040)。

年  份:2023

卷  号:52

期  号:4

起止页码:429-43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S、CSCD、CSCD2023_2024、EMBASE、IC、JST、PUBMED、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肿瘤源性外泌体在肿瘤微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外泌体来源非编码RNA主要以三种途径在肿瘤微环境中传递,包括肿瘤细胞间相互交流、微环境细胞影响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影响微环境细胞。通过这三种方式,外泌体来源非编码RNA参与肿瘤进展的调控,影响肿瘤血管的生成、肿瘤的侵袭性、耐药性、干性、肿瘤代谢重编程和免疫逃逸等过程,并呈现出促进或抑制肿瘤发展的双重作用。外泌体具有膜性结构,其内容物能够抵抗胞外蛋白酶的降解,在体液中保持高度稳定,因此外泌体来源的非编码RNA有望成为多种癌症的诊断和预后指标。此外,在肿瘤治疗领域,可以利用外泌体递送非编码RNA进行靶向治疗,或者敲低或改造对肿瘤起促进作用的非编码RNA进行肿瘤治疗。本文综述了外泌体非编码RNA在肿瘤微环境中的通信机制和功能,包括其作用途径、效应、标志物价值和靶向治疗潜力,并指出了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以期促进外泌体来源非编码RNA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及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关 键 词:外泌体 非编码RNA 新生血管生成 转移  肿瘤微环境 综述  

分 类 号:R7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