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苦豆子抗炎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及试验验证
Network Pharmacology Analysis of Anti-inflammatory Mechanism of Sophora alopecuroides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FAN Qiuyu;WU Jianwen;LI Chunxiao;WANG Jinquan;LI Huanrong;WANG Xiumin(Key Laboratory of Feed Biotechnology,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Institute of Feed,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National Anim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Beijing 102206,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农业农村部饲料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 [2]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102206
基 金: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项目(2022xjkk0404)。
年 份:2023
卷 号:50
期 号:7
起止页码:2951-296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S、CSCD、CSCD_E2023_2024、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试验验证探究苦豆子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依托HERB数据库筛选苦豆子有效成分并利用SIB在线工具检索相应靶点,利用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图;结合NCBI、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检索苦豆子抗炎相关靶点,上传至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图;利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选择PPI中度值最高的靶点与关键药效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通过体外试验检测苦豆子关键活性成分(槐定碱、苦参碱)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细胞毒性,以及对脂多糖(LPS)刺激RAW264.7细胞后一氧化氮(NO)相对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苦豆子中主要含有槐定碱、苦参碱、金雀花碱、槐胺碱、槐果碱等10种有效成分,可作用于核因子κB激酶亚基β抑制因子(IKBKB)、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等55个关键抗炎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121个GO条目(P<0.01),其中与生物过程相关的条目61个,包括信号转导、蛋白质磷酸化、对药物的反应、炎症反应等;与分子功能相关的条目37个,包括蛋白质结合、蛋白激酶活性、酶结合等;与细胞组分相关的条目23个,包括质膜、胞浆、细胞表面、大分子复合物等;涉及KEGG信号通路104条,可通过调节磷脂酰激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TNF)、趋化因子等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槐定碱与热休克蛋白HSP90α(HSP90AA1)靶点、苦参碱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1(HDAC11)靶点紧密结合。细胞毒性试验结果显示,0.02~1.28 mg/mL的槐定碱和苦参碱对RAW264.7细胞无毒副作用。炎症细胞模型试验结果显示,槐定碱和苦参碱可抑制由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中NO的产生。【结论】苦豆�
关 键 词:苦豆子 网络药理学 抗炎活性 RAW264.7细胞 细胞毒性
分 类 号:S859.7]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