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创造性破坏还是创造性提升?重新审视乡村商品化的过程与效应    

Creative destruction or creative enhancement?Re-examining the process and impact of rural commodifica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陈品宇[1,2,3] 孔翔[4] 袁超[5]

CHEN Pinyu;KONG Xiang;YUAN Chao(Center for Chinese Urbanization Studies,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021,China;Department of Tourism Management,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123,China;Academy of Culture and Tourism Research,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123,China;School of Urban and Regional Science,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China;Department of Tourism and Hotel Management,School of Business,Xiangtan University,Xiangtan 411105,China)

机构地区:[1]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苏州215021 [2]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旅游系,苏州215123 [3]苏州大学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院,苏州215123 [4]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上海200241 [5]湘潭大学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系,湘潭411105

出  处:《地理研究》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71244);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团队(22XM2001);苏州大学文旅融合场景数字化整合传播交叉研究团队(NH33714222);湘潭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KZ08083)。

年  份:2023

卷  号:42

期  号:6

起止页码:1715-172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CD、CSCD2023_2024、CSSCI、CSSCI2023_2024、JST、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旅游驱动的乡村商品化创造了理想化的乡村景观以供游客消费,但在诸多案例中也经常看到因过度开发而对乡村原有的美学景观造成破坏。“创造性破坏”模型在解释与旅游相关的乡村商品化上形成了一种“霸权”,也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乡村空间发展的其它可能认知。本文在全面引介“创造性破坏”与“创造性提升”理论的基础上,以黄山市西溪南村为本土案例,经过6次田野考察,证伪与证实了相关命题,并提出修正。研究发现,无论是基于乡村商品化的阶段与现状,还是从乡村商品化中的功能、使用者与表征来看,西溪南村的空间商品化并没有演化为常见的“创造性破坏”,而是“创造性提升”,突出表现为多种景观类型的并存。进一步,总结了“创造性提升”的原因并对其背后的结构性问题进行了反思。研究有助于扩充对乡村转型发展的理解视野,也对“创造性提升”的理论基础做出了有益补充。

关 键 词:乡村商品化  创造性破坏  创造性提升  乡村旅游 传统村落转型  

分 类 号:F327] F592.7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