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四川盆地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ropland Top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in the Sichuan Basi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艾雯[1] 冉敏[1] 宋靓颖[1] 薛晶玲[1] 张元媛[1] 李呈吉[1] 邓茜[1] 方红艳[1] 代天飞[2] 李启权[1]

LI Ai-wen;RAN Min;SONG Liang-ying;XUE Jing-ling;ZHANG Yuan-yuan;LI Cheng-ji;DENG Qian;FANG Hon-yan;DAI Tian-fei;LI Qi-quan(College of Resources,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engdu 611130,China;Chengdu Testing Center of Soil and Fertilizer,Chengdu 610041,China)

机构地区:[1]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2]四川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四川成都610041

出  处:《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基  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NSFSC0104)。

年  份:2023

卷  号:32

期  号:5

起止页码:1102-111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20、CAS、CSCD、CSCD2023_2024、CSSCI、CSSCI2023_2024、IC、JST、NSSD、RCCSE、RWSKHX、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掌握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是增加耕地土壤碳汇和提升耕地土壤质量的重要前提。基于2017~2019年实地采集的4 362个表层(0~20 cm)土壤样点,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四川盆地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布格局,运用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了气候、地形、土壤类型、农地利用方式和氮肥施用强度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异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在1.58~42.40 g·kg^(-1)之间,均值为13.85 g·kg^(-1),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变异系数为45.82%,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变异性。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的最佳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块金效应为59.73%,变程为145 km,表明其空间分布由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决定且自相关范围较大。空间插值结果表明,四川盆地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总体呈中间低四周高的斑状分布格局。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类型是影响研究区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余依次为农地利用方式、气候和地形;各因素对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的独立解释能力分别为19.7%、14.0%、12.0%和9.2%。调控农地利用方式是实现该区域耕地土壤碳增汇的关键,但制定调控措施时也要充分考虑土壤类型、气候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关 键 词:土壤有机碳 耕地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四川盆地

分 类 号:S153.6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