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颊侧开窗法拔除下颌低位埋伏阻生智齿的临床分析
Buccal fenestration for extraction of mandibular impacted lower wisdom tooth:A clinical stud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YANG Huina;WU Jing;DU Xinya;LI Xiaoyu(School of Stomatology,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Shenzhen 518109,Guangdong Province,China;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Affiliated Longhua People's Hospital,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Longhua People's Hospital),Shenzhen 518109,Guangdong Province,China)
机构地区:[1]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广东深圳518109 [2]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龙华人民医院口腔科(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口腔科),广东深圳518109
基 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JCYJ20180228164057158)。
年 份:2023
卷 号:33
期 号:3
起止页码:173-17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AS、JST、ZGKJHX、普通刊
摘 要:目的:探讨颊侧开窗法能否在拔除下颌低位埋伏阻生智齿的同时,有效保留牙槽骨高度,预防第二磨牙远中牙周袋的形成。方法:纳入门诊就诊的下颌低位埋伏阻生智齿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40例,采用颊侧开窗法拔除智齿;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去骨法拔除智齿。术后1周、12个月、36个月时复查,术后1周检查并记录下牙槽神经损伤情况;术后12、36个月时,拍摄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评估拔牙区骨质情况,分别记录2组患者拔牙区牙槽骨高度,邻近第二磨牙探诊深度、松动度。对牙槽骨下降高度、第二磨牙是否形成深牙周袋、形成深牙周袋的第二磨牙探诊深度、是否出现第二磨牙松动及是否出现下牙槽神经损伤症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拔牙区牙槽骨高度较术前平均降低1 mm;对照组较术前平均降低7 mm,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6例患者第二磨牙远中形成深牙周袋,术后12个月时6例患者第二磨牙平均探诊深度为4.5 mm,术后36个月时为5 mm;对照组有32例患者第二磨牙远中形成深牙周袋,术后12个月时32例患者第二磨牙平均探诊深度为7.5 mm,术后36个月时为8 mm,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未发现患者出现第二磨牙松动;对照组在术后12个月时有30例患者第二磨牙出现Ⅰ度松动,术后36个月时有32例患者第二磨牙出现Ⅰ度松动,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4例患者术后出现下牙槽神经损伤症状,并在术后6个月内恢复;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下牙槽神经损伤症状,并在术后6个月内恢复,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颊侧开窗法拔除下颌低位埋伏阻生智齿可有效保留拔牙术区牙槽骨高度,降低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周袋的发生率,同时并未增加下牙槽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拔除低位埋伏阻生智齿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关 键 词:低位埋伏阻生智齿 颊侧开窗法 远中牙周袋 牙槽骨高度
分 类 号:R782[口腔医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