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中国地震局建筑物破坏机理与防御重点实验室,河北廊坊065201 [2]防灾科技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河北廊坊065201
基 金:防灾科技学院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ZY20230317)。
年 份:2023
期 号:6
起止页码:71-7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普通刊
摘 要: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力度较大,河砂资源无法满足建筑工程的需求,机制砂已逐步成为建筑工业的主要细骨料。但大量实践证明,机制砂相较于河砂存在石粉含量高、颗粒级配差、骨料粒形差等缺点,再加上受制于母岩岩性、制砂方式等因素,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能均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综合讨论了国内外有关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为保证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应控制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各国对于机制砂石粉含量的标准要求石粉含量应当控制在1%~20%内;合理的机制砂颗粒级配可以降低混凝土的空隙率,从而提高其力学性能;骨料粒形对机制砂混凝土的性能影响显著,针片状颗粒含量越高,混凝土的流动度和强度越低;此外制砂方式不同,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也不同,选择湿法制砂时,合适的絮凝剂以及适宜的掺量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其对混凝土性能的负面影响;钙质机制砂在分散性和石粉低吸附性上优于硅质机制砂。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问题的解决对策,为进一步改善机制砂混凝土的性能,推动机制砂混凝土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思路。
关 键 词:机制砂 石粉含量 颗粒级配 骨料粒形
分 类 号:TU52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