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2004-2020年中国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yphoid fever and paratyphoid fever in China,2004-2020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Gao Xiyu;Tang Qiaoyu;Liu Fengfeng;Song Yang;Zhang Zhijie;Chang Zhaorui(Divis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Key Laboratory of Surveillance and Early Warning on Infectious Disease,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Beijing 102206,China;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School of Public Health,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032,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管理处/传染病监测预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06 [2]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教研室,上海200032
基 金:2018年三峡库区消落区监测经费;2018年三峡经费(三峡人群健康监测经费);公共卫生应急反应机制运行项目(102393220020010000017)。
年 份:2023
卷 号:44
期 号:5
起止页码:743-75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S、CSCD、CSCD2023_2024、EAPJ、EMBASE、IC、JST、PUBMED、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分析2004-2020年我国伤寒/副伤寒发病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探索我国伤寒/副伤寒的高发人群和热点区域,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下载2004-2020年全国伤寒/副伤寒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空间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4-2020年全国共报告伤寒病例202991例,男女性别比为1.18∶1,发病人群以20~59岁中青年为主(53.60%)。伤寒发病率由2004年的2.54/10万下降至2020年的0.38/10万;2011年起,伤寒<3岁年龄组发病率均高于其他年龄组,发病率为1.13/10万~2.78/10万。<3岁年龄组和≥60岁年龄组发病占比逐年升高,分别由2004年的3.48%和6.46%上升至2020年的15.59%和19.34%。伤寒热点区域持续存在于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四川省,并逐步扩大至广东省、湖南省、江西省和福建省。2004-2020年共报告副伤寒病例86226例,男女性别比为1.21∶1,发病人群以20~59岁中青年为主(59.80%)。副伤寒发病率由2004年的1.26/10万下降至2020年的0.12/10万。2007年起,副伤寒<3岁年龄组发病率均高于其他年龄组,发病率为0.57/10万~1.19/10万。<3岁年龄组和≥60岁年龄组发病占比逐年升高,分别由2004年的1.48%和4.52%上升至2020年的30.92%和22.28%。副伤寒热点区域由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向东扩散至广东省、湖南省、江西省。结论我国伤寒/副伤寒持续呈低流行水平,近年的发病率明显下降;发病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四川省,并向东部地区扩散,西南地区是防控的重点;<3岁婴幼儿和≥60岁老年人需重点关注。
关 键 词:伤寒 副伤寒 流行特征 热点分析
分 类 号:R516.3] R181.3[临床医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