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工业机器人应用与劳动收入份额——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证据    

Industrial Robot and Labor Income Share——Evidence from China’s Industrial Enterpris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何小钢[1] 朱国悦[2] 冯大威[1]

HE Xiao-gang;ZHU Guo-yue;FENG Da-wei(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conomics,JUFE;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conomics,Jinan University)

机构地区:[1]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 [2]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

出  处:《中国工业经济》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机器人使用的就业与收入效应:理论机制、微观证据与政策设计”(批准号721630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信息通讯技术与企业生产率:理论机制、实现路径与微观证据”(批准号71963017);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机器人使用的就业效应:理论机制与中国证据”(批准号22YJ16)。

年  份:2023

期  号:4

起止页码:98-11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SCI、CSSCI2023_2024、NSS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提升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在机器换人浪潮下,自动化技术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将自动化技术纳入扩展理论框架,揭示了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制。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从微观视角考察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机器人应用会显著降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且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器人应用通过资本-劳动替代效应、工资率效应和生产率效应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异质性分析表明,机器人应用降低了大多数行业的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尤其是食品制造业、印刷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非国有企业和沿海地区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幅度更大。研究还发现,提高劳动力市场整合程度和劳动者议价能力,有助于缓解机器人应用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面效应。本文研究有助于中国更好地应对机器人应用对劳动力市场形成的冲击,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关 键 词:劳动收入份额 机器人 替代效应  工资率效应  生产率效应

分 类 号:F24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