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可生物降解塑料袋膜在土壤中降解的纳米尺度特征    

Nanoscale Degrad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iodegradable Bag-derived Microplastics in Soil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周倩[1] 张峻[1] 孟竺[1] 马绍峰[1] 陈建腾[1] 祝鹏烽[1] 张道勇[1] 潘响亮[1]

ZHOU Qian;ZHANG Jun;MENG Zhu;MA Shao-feng;CHEN Jian-teng;ZHU Peng-feng;ZHANG Dao-yong;PAN Xiang-liang(College of Environment,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Key Laboratory of Microbial Technology for Industrial Pollution Control of Zhejiang Province,Hangzhou 310014,China)

机构地区:[1]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浙江省工业污染微生物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4

出  处:《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基  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Q22D010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207033);浙江工业大学科研启动金(2021129001229)。

年  份:2023

卷  号:39

期  号:5

起止页码:675-68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B、CAS、CSCD、CSCD2023_2024、GEOBASE、IC、JST、NSSD、RCCSE、RWSKHX、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传统难降解塑料存在污染问题,因此可生物降解塑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许多自然环境条件下,可生物降解塑料降解速率依然缓慢,也存在一定生态环境风险。目前,在全球气温上升的背景下,可生物降解塑料在土壤环境中老化的纳米尺度机制和破碎化潜势研究还非常有限。因此,以聚乳酸(PLA)基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膜来源微塑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原子力显微镜-红外光谱联用系统(AFM-nanoIR)研究了不同土壤温度条件(常温25℃和高温50℃)下微塑料表面在纳米尺度上的老化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温度条件下PLA表面粗糙度均随老化时间(7和14 d)增加而增加,且高温条件下粗糙度更高,表明高温土壤环境中PLA表面破碎化更快。纳米红外光谱(nanoIR)成像结果表明,与未老化样品相比,老化PLA表面C—O官能团信号明显增强且空间分布面积比例增加(由原始样品的21.1%提高到老化后的37.9%~50.8%);老化14 d时,高温条件下C—O信号比常温环境更强。相似地,老化PLA表面C=O信号增强,分布面积比例增加,表明PLA在老化过程中形成新的羰基化合键。洛伦兹接触共振技术(LCR)分析结果显示,常温土壤环境PLA表面第1振动峰所在频率变化趋势为14 d>7 d>对照,表明老化PLA表面第1振动频率升高,刚性增加;且高温条件下老化7 d处理PLA表面第1振动频率比常温环境更高,表明出现更硬而脆的表面,而老化14 d时刚性降低。此外,纳米热分析(nano-TA)结果显示未老化PLA样品表面玻璃化转变温度为(72.3±4.9)℃,老化7 d时,PLA表面玻璃化转变温度上升,表明耐高温性能增强。但老化14 d时,高温条件下PLA玻璃化转变温度下降且不同测试点位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异质性变大,表明PLA老化表面出现剥落现象。未来应进一步研究PLA表面剥落过程以及微纳塑料的释放和量化。研究结果为可生物降解材料在土壤环境中的破碎化潜势�

关 键 词:可生物降解微塑料  老化表征  纳米红外成像  官能团 热力学性能

分 类 号:X131.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