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肥沃耕层构建对白浆土土壤肥力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Eff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fertile and cultivated soil layer on soil fertility and maize yield in Albic soil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陆欣春[1] 范欣欣[2] 邹文秀[1] 严君[1] 陈旭[1] 韩晓增[1] 邓维娜[3]

LU Xinchun;FAN Xinxin;ZOU Wenxiu;YAN Jun;CHEN Xu;HAN Xiaozeng;DENG Weina(Northeast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Agroec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Harbin 150081,China;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 150030,China;Fuji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Fujin 156100,Heilongjiang,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哈尔滨150081 [2]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150030 [3]富锦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富锦156100

出  处:《应用生态学报》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D1500304,2022YFD1500105);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XDA28070100);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04);黑龙江省黑土耕地保护协同创新推广体系项目。

年  份:2023

卷  号:34

期  号:4

起止页码:883-89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20、CAS、CSCD、CSCD2023_2024、EMBASE、GEOBASE、IC、JST、PUBMED、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探究肥沃耕层构建技术对白浆土土壤肥力和玉米产量的影响,本研究在黑龙江省富锦市的白浆土上进行了3年的定位试验,试验设置常规整地方法(T15)和肥沃耕层构建方法[秸秆深混还田(T35+S)、有机肥深混施用(T35+M)、秸秆与有机肥深混还田(T35+S+M)、深翻35 cm+秸秆深混+有机肥+化肥(T35+S+M+F)]共5个处理。结果表明:1)肥沃耕层构建处理均比常规对照显著增加了玉米产量,增幅15.4%~50.9%。2)与常规对照相比,肥沃耕层构建前两年对土壤pH值影响不显著,到第3年显著提高了耕层(0~15 cm)土壤pH值;T35+S+M+F、T35+S+M、T35+M处理显著提高了亚耕层(15~35 cm土层)土壤pH值,T35+S处理对亚耕层土壤pH值影响不显著。3)肥沃耕层构建处理(T35+S+M+F、T35+S+M、T35+M、T35+S)可提高耕层和亚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其中亚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3.2%~46.6%、9.1%~51.8%、17.5%~130.1%、4.4%~62.8%、22.2%~68.7%,导致亚耕层肥力丰富度指数增加,其养分含量趋近于耕层水平,构建了35 cm肥沃耕层。4)肥沃耕层构建处理第2、3年0~35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8.8%~23.2%、13.2%~30.1%;土壤有机碳储量逐步增加。5)T35+S处理碳转化率为9.3%~20.9%,T35+M、T35+S+M和T35+S+M+F处理碳转化率为10.6%~24.6%;肥沃耕层构建处理土壤固碳速率为815.7~3066.4 kg·hm^(-2)·a^(-1),T35+S处理固碳速率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加,其他3个处理第二年达到碳饱和。采用玉米秸秆或者玉米秸秆配合有机肥深混的肥沃耕层构建方式能够同步培肥白浆土耕层和亚耕层土壤,提高玉米产量,从经济效益考虑,实际生产中可采用秸秆、有机肥和化肥深混一次性还田方式结合保护性耕作培肥白浆土。

关 键 词:白浆土 秸秆深混还田  有机肥还田  土壤肥力 产量  

分 类 号:S513] S15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