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不同栽培模式对夏玉米产量和抗倒性的影响    

Effects of Cultivation Patterns on Yield and Lodging Resistance of Summer Maiz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吴思[1] 周迎鑫[1] 罗薇[1] 陶明德[1] 陈平平[1] 罗红兵[1] 周文新[1] 易镇邪[1]

WU Si;ZHOU Yingxin;LUO Wei;TAO Mingde;CHEN Pingping;LUO Hongbing;ZHOU Wenxin;YI Zhenxie(College of Agronomy,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ey Laboratory of Crop Phys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Ministry of Education,Changsha 410128,China)

机构地区:[1]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128

出  处:《河南农业科学》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300308-01)。

年  份:2023

卷  号:52

期  号:4

起止页码:42-5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B、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设置3个密度(60000、75000、90000株/hm^(2))、3个氮肥水平(150、225、300 kg/hm^(2))和2个化控处理(不化控、化控),组合成高密高氮化控(T1)、高密中氮化控(T2)、高密低氮化控(T3)、中密高氮化控(T4)、中密中氮化控(T5)、中密低氮化控(T6)、低密高氮无化控(CK)7种栽培模式,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夏玉米品种郑单958和湘农玉27号产量和抗倒性的影响,以明确洞庭湖区夏玉米适宜的栽培模式。结果表明,郑单958产量总体上高于湘农玉27号,2个品种2 a产量均以T1和T2模式较高,且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与CK相比,各模式玉米株高和穗位高明显降低,茎粗略有降低;不同模式间气生根层数差异明显,郑单958以T1和T2模式较多,湘农玉27号以T4和T5模式较多;茎秆穿刺强度与压断强度变化规律不明显,同时表现有品种间、年际间差异;2 a试验均无植株倒伏倒折现象发生。综上,通过合理配置施氮量、种植密度与化控措施可以实现夏玉米高产和较强的抗倒性,高密中氮化控模式(T2)是洞庭湖区夏玉米较理想的栽培模式。

关 键 词:夏玉米 栽培模式 产量  抗倒性 洞庭湖区

分 类 号:S51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