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ChatGPT的传播特质、逻辑、范式    

Research on the Communication Characteristics,Logic and Paradigm of ChatGPT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建磊[1,2] 曹卉萌[2]

WANG Jian-lei;CAO Hui-meng(School of Communication,Shenzhen University,Shenzhen,Guangdong,518060;Sino-foreign Cultural ExchangeCenter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Omnimedia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Base(Shenzhen University),Shenzhen,Guangdong,518060)

机构地区:[1]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广东深圳518060 [2]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全媒体产教融合基地(深圳大学)”,广东深圳518060

出  处:《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基  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智能推荐型视频产业价值链研究”(21FXWB003);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研究项目“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与文化融合研究”(2020GXJK077)。

年  份:2023

卷  号:40

期  号:2

起止页码:144-15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SCI、CSSCI2023_2024、NSSD、RCCSE、RWSKHX、核心刊

摘  要:在技术路径上,ChatGPT通过前所未有的大语言模型训练和对人类反馈方式的学习,具备了生成对话的能力,在语词重组、自我表达修正和信息整合方面的强化使其成为知识生产的新引擎,又通过掌握特殊标记和经验性学习能给出一定的情感反应,从而形成了对人类的“超模拟”。人们在索取答案、发起挑战、提出问题的同时形成自发投喂AI的群体行为,ChatGPT据此反向延伸人类,不断获得更好的连接能力和嵌入社会运转系统的机会,其生长速度显现出新的摩尔效应;反向的技术依赖、动态的连接与嵌入、加速堆叠硬件和升级算法等构成其传播逻辑。最后,ChatGPT开启了“人机共在”的新主体时代,人机协同将作为长期的社会解决方案,而针对人机交互的复杂性和AIGC的衍生问题,也可能陷入诠释经验的多重解释的迷乱之中,故需要在突破“主客二元论”和“诠释经验主义”两个传统研究范式的基础上进行价值重构。

关 键 词:ChatGPT  传播特质 传播逻辑  传播图景  认知范式 人工智能  基础设施

分 类 号:G206.2] G206.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