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生物炭对废水中铜离子吸附的研究进展:改性方法与吸附机制    

Copper Ion Removal from Wastewater by Biochar:Modification Method and Adsorption Mechanism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刘丽[1] 范世锁[2] 梅杨璐[2]

LIU Li;FAN Shi-suo;MEI Yang-lu(School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Fuyang Normal University,Fuyang 236037,China;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 230036,China)

机构地区:[1]阜阳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安徽阜阳236037 [2]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出  处:《化学试剂》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809001);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08085QD175);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重点项目(KJ2021A0675)。

年  份:2023

卷  号:45

期  号:5

起止页码:66-7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S、JST、ZGKJHX、核心刊

摘  要:废水中的重金属铜离子(Cu(Ⅱ))会污染水体生态环境,并会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生物炭可作为废水中Cu(Ⅱ)去除的有效吸附剂。然而,原状生物炭对Cu(Ⅱ)的吸附量有限,需要对生物炭进行定向改性以提升其去除效果。以废水中的Cu(Ⅱ)为对象,重点论述生物炭的改性方法和吸附机制。结果表明,生物炭的主要改性方法包括化学改性(酸、碱、高分子聚合物改性)、物理改性(球磨和气体活化)、金属改性(铁、锰改性)、矿物质改性和高分子聚合物改性等。改性方法对Cu(Ⅱ)去除效果的次序是:纳米羟基磷灰石改性>含氨基有机酸改性>锰改性>铁改性>碱改性。生物炭吸附Cu(Ⅱ)的主要机制包括孔隙扩散、静电作用、沉淀作用、配位作用、阳离子-π机制、离子交换和还原作用,具体的主导机制取决于生物炭的物化性质和溶液的性质。将来的研究方向包括:采取更为有效的改性方法提高对废水中痕量Cu(Ⅱ)的去除效果;利用先进的仪器和模型计算揭示微观机制;开展动态吸附柱或固定床试验。

关 键 词:生物炭 铜离子 改性方法 吸附行为  机制  

分 类 号:X70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