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通感隐喻视角下汉语味觉词“苦”的语义变迁
Semantic change of Chinese taste word “ku” fromperspective of synaesthetic metaphor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NI Meng;ZHU Min(School of Humanities,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ngzhou 310023,Zhejiang,China;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ngzhou 310023,Zhejiang,China)
机构地区:[1]浙江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杭州310023 [2]浙江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杭州310023
基 金:浙江科技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项目(春萌计划)(2022CMLX173)。
年 份:2023
卷 号:35
期 号:2
起止页码:153-15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CAS、IC、JST、NSSD、UPD、普通刊
摘 要:隐喻在语义变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感隐喻是一种特殊的隐喻,反映了感官词之间的相互映射和意义变化。以通感隐喻为理论基础,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对味觉词“苦”的语义变化进行系统研究;并结合多部辞书,总结其通感语义演变的实际过程。研究发现,“苦”的通感义项演变过程符合汉语通感隐喻的映射规律,并利用通感隐喻认知机制解释了“苦”的通感义项出现顺序不同的原因。梳理味觉词“苦”的通感语义演变过程,有助于更好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帮助留学生把握“苦”等味觉词的基本义和引申义。
关 键 词:通感隐喻 苦 语义演变
分 类 号:H030]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