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一次强对流过程中两种不同类型风暴导致的极端对流大风分析
Analysis of extreme convective gusts caused by two types of weather storms during a strong convection event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WU Haiying;SUN Jisong;MU Ruiqi;ZHUANG Xiaoran;LÜRunqing;AN Lizheng(Key Laboratory of Transportation Meteorology,CMA,Nanjing 210041,China;Jiangsu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Nanjing 210041,China;Nanjing Joint Institute for Atmospheric Sciences,Nanjing 210041,China;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evere Weather,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Huai'an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Huai'an 223021,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41 [2]江苏省气象台,南京210041 [3]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南京210041 [4]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 [5]淮安市气象台,淮安223021
基 金: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气象联合基金项目(U214220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201506);江苏省气象局科研重点项目(KZ202204);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21Z003)。
年 份:2023
卷 号:81
期 号:2
起止页码:205-21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S、CSCD、CSCD2023_2024、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利用多源观测资料,对2021年4月30日发生在黄淮地区的一次强对流过程中由不同类型风暴系统造成的极端对流大风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此次强对流过程发生在东北冷涡背景下的强风垂直切变和层结不稳定环境中,地面气旋及锋面触发了初始对流,在之后近10 h的传播过程中经历了组织化发展、孤立风暴新生、发展、合并与重组等不同阶段。期间,由两种不同类型风暴产生了特征相异的对流性大风:第一阶段,以江苏淮安站为代表,苏中极端对流性大风(36.2 m/s)是由发展强烈的超级单体风暴引发下击暴流所致。对流风暴低层呈现出明显的钩状回波特征,对应深厚的具有显著气旋性旋转的中气旋,在地面极端大风临近时刻,中气旋存在同时向上和向下拉伸、水平尺度快速收缩过程。贯穿整个风暴的下沉气流位于风暴钩状回波后侧,这支强下沉气流至地面附近迅速向外辐散,伴随风暴内强反射率核快速下降,导致淮安产生时、空尺度小且空间分布显著不连续的极端大风。第二阶段,以江苏南通地区为代表,苏东南地区极端大风的发展过程涉及多尺度天气系统的相互作用。线状对流系统前部存在明显的阵风锋,造成较大范围10级以上的地面大风;南通通州湾极端大风(47.9 m/s)发生在阵风锋后侧,其形成一方面是由于线形对流风暴造成的强冷池与地面冷锋相叠加,形成更强的气压梯度,另一方面与地面中尺度气旋入海过程中的快速发展以及风暴后侧倾斜向前的下沉气流导致的高空风动量下传有关。
关 键 词:极端对流大风 下击暴流 阵风锋 地面冷池 中尺度气旋
分 类 号:P458[大气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