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人工智能在数字思政中的主体之争与实践逻辑
The Subject Controversy and Practical Logic of AI in Digit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HUANG Shan-shan
机构地区:[1]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84 [2]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210023 [3]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人工智能视域中的因果推理研究”(21YJC72040002);天津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重点项目“新时代中国科学家精神融入理工类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的路径研究”(ZDXM2214)。
年 份:2023
期 号:2
起止页码:15-2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SCI、CSSCI_E2023_2024、NSSD、RCCSE、RWSKHX、核心刊
摘 要: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谁来讲道理”和“怎么讲道理”是数字思政面临的一个崭新问题,它涉及到如何界定新时代思政课教师与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之间的关系。基于人工智能的主体性争议,智能系统不能成为思政课教学的实践主体,不具备交往主体的社会属性,缺乏思维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作为技术中介的人工智能赋能教师“讲深”思政课中的真理和情理;拓展“活化”思政课道理的实践场域;助力学生“感悟”思政课中的道理。在数字思政实践中,要明晰“教师—人工智能”的关系,构建以师生为中心的思政教育类人工智能,加强对教师的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实现算法模型从可解释到可信任的逻辑,真正实现人工智能应用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
关 键 词:数字思政 人工智能 主体性 技术中介 可解释性
分 类 号:G41[教育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