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教师支持行为与儿童非认知能力发展    

Teachers’ Supportive Behaviors an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Non-cognitive Abilit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吴莞生[1] 吴贾[2] 周芷涵[3]

Wu Guansheng;Wu Jia;Zhou Zhihan(Center for Economics,Finance and Management Studies,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2,China;School of Business,Shandong University,Weihai 264209,China;School of Economics,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2,China)

机构地区:[1]湖南大学经济管理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082 [2]山东大学商学院,山东威海264209 [3]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出  处:《财经研究》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2073051);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0A1515010421,2021A1515012304)。

年  份:2023

卷  号:49

期  号:1

起止页码:94-10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SCI、CSSCI2023_2024、NSS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人力资本能力包括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教育的内卷化发展使得家庭、学校和老师都格外注重认知能力培养,往往忽视了非认知能力。然而,非认知能力会对个体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人力资本积累过程中,学校尤其是老师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采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学年数据,以儿童时期非认知能力具有较强可塑性为出发点,着重考察了以情感和信息反馈支持测度的教师行为对初中儿童非认知能力的影响,并重点解决了教师行为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教师情感支持主要改善了儿童的亲和性和外倾性;教师对家长的信息反馈主要改善了儿童的严谨性与开放度。异质性分析表明,教师情感支持更有助于弱势群体儿童(农村户籍、留守和流动儿童)社交能力和亲社会行为的提高。机制分析表明,教师情感支持提高了儿童交朋友的意愿从而提升亲和性与外倾性,信息反馈则通过提高家长对子女的学习监管来提高儿童的严谨性与开放度。本文的研究对于培养健全的儿童“人力资本”,从学校角度提高弱势儿童的非认知能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也为家庭教育提供了一定启发。

关 键 词:非认知能力  教师支持 弱势儿童

分 类 号:F06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