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三峡工程运行后荆江河段分汇段航道水深资源及碍航驱动机制 ( EI收录)
Water depth resources and driving mechanism of navigation hindrance of Jingjiang Reach watershed after Three Gorges Project opera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Yang Yunping;Zhou Liangping;Zhang Huaqing;Feng Xiaoxiang;Zhu Lingling;Liu Wanli;Li Ming;Wang Jianjun(Tianjin Institute of Water Transport Engineering,Ministry of Transport,Tianjin 300456,P.R.China;Nanjing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Ministry of Transport,National Energy Administration,Nanjing 210024,P.R.China;Changjiang Hydrology Bureau,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Wuhan 430010,P.R.China;Changjiang Waterway Planning and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Wuhan 430040,P.R.China)
机构地区:[1]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天津300456 [2]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南京210024 [3]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水文局,武汉430010 [4]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武汉430040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B26005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279066,U2240206);三峡后续工作科研项目(SXHXGZ-2022-1)联合资助。
年 份:2023
卷 号:35
期 号:2
起止页码:684-69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20、CAS、CSCD、CSCD2023_2024、EI、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系统解析长江中游河湖交汇区域航道水深资源的变化,可支撑“黄金航道”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洞庭湖-荆江交汇段为对象,研究洞庭湖分汇区域水沙条件、荆江河段滩槽演变与河湖交汇段航道水深资源的关系。研究表明:三峡工程运行以来,洞庭湖三口分流量和分沙量延续了三峡工程运行前的减少态势,伴随洞庭湖分流量减少,相对增加的长江干流径流量增强了河床冲刷强度,反馈使得洞庭湖三口分流量和分沙量均处于较低值;荆江河段河床冲刷给航道尺度提升奠定了有利基础,河湖分汇区域不满足4.5 m×200 m(水深×宽度)的长度为12.6 km,占荆江河段碍航总长度的68.35%。碍航驱动机制上:松滋口分流区段(枝城-昌门溪)的4.5 m水槽贯通但宽度不足200 m,汊道分流关系不稳定及洲滩萎缩制约航道条件稳定,枯水位下降及“坡陡流急”现象仍然严峻,不利于航道条件保障及船舶安全航行;太平口分流区段水位下降、洲滩萎缩、汊道交替发展使得枯水航路不稳定或水深不足4.5 m;藕池口分流区域的洲滩崩退、洲滩冲刷引起的向下游泥沙输移,碍航表现为航宽不足200 m或出现水深不足4.5 m的浅滩;洞庭湖入汇影响区段(熊家洲-城陵矶)受弯道冲淤特性、湖泊出流顶托作用等影响,航槽内出现水深不足4.5 m的浅滩,但顶托作用存在趋缓趋势,有利于航道条件的改善。
关 键 词:河湖关系 航道尺度 分汇流区域 三峡工程
分 类 号:U617]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