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河西走廊荒漠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环境响应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Environmental Response of Desert Soil in Hexi Corridor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LI Shanjia;WANG Fuxiang;CONG Wenqian;WEI Ming;WANG Junqiang;CUI Lijuan;WANG Zihao(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Lanzhou 730050,China;Institute of Ecology,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Sichuan 637600,China)
机构地区:[1]兰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兰州730050 [2]西华师范大学生态研究院,四川南充637600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61007、41867013);甘肃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1YF5FA082)资助。
年 份:2022
卷 号:59
期 号:6
起止页码:1718-172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B、CAS、CSCD、CSCD2021_2022、EAPJ、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荒漠土壤中微生物生存适应机制及其生态系统功能对揭示干旱区物质转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沿河西走廊东南至西北自然降水递减梯度下设置16个样带,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特征,揭示微生物多样性、优势菌群与土壤机械组成、养分关系。结果显示:河西走廊荒漠土壤细菌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优势群落,部分样带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最高达85%;真菌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优势群落,其相对丰度均大于>5%。相关性分析显示:粗粉粒(0.05~0.02mm)、细粉粒(0.25~0.10 mm)、黏粒(<0.002 mm)、有效磷(AP)和解碱氮(AN)对细菌多样性影响极显著,细粉粒(0.25~0.10mm)、黏粒(<0.002mm)、有效磷(AP)和解碱氮(AN)对真菌多样性影响极显著(P<0.01)。冗余分析显示:细粉粒(0.25~0.10 mm)、有效磷(AP)和有机碳(SOC)对细菌群落影响显著,黏粒(<0.002 mm)和有效磷(AP)对真菌群落影响显著(P<0.05)。研究表明了河西走廊荒漠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组成、变化及影响因子,解释了土壤环境对微生物分布的影响及微生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系统发展的作用,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及荒漠生态服务提供理论参考。
关 键 词:河西走廊 荒漠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土壤理化 冗余分析
分 类 号:X17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