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西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的时空特征及影响机制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COORDINATION BETWEEN NEW-TYPE URBANIZ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WESTERN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蔡绍洪[1,2] 谷城[1] 张再杰[2]

Cai Shaohong;Gu Cheng;Zhang Zaijie(School of Economics,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Guiyang 550025,Guizhou,China;Western Institute of Gree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Guiyang 550025,Guizhou,China)

机构地区:[1]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贵阳550025 [2]贵州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贵阳550025

出  处:《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绿色发展视域下构建解决民族地区农村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研究”(20XMZ079);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贵州国家生态文明实验区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双向驱动融合路径研究”(21GZZB22)。

年  份:2022

卷  号:43

期  号:12

起止页码:202-21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CD、CSCD2021_2022、CSSCI、CSSCI_E2021_2022、JST、NSSD、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定量评估西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的时空特征及影响机制,对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方法]文章采用熵权与变异系数综合赋权法、耦合协调度、相对发展度、ESDA分析2009—2019年西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在此基础上借助地理探测器进一步分析导致空间异质性的驱动因子。[结果]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发展指数增速明显,协调水平不断优化,从2009年拮抗、磨合发展阶段,到2019年多数地区达到初步协调发展阶段;西部内部协调度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和“两极化”特征,具有“俱乐部趋同”现象;相对于单因子驱动,双因子的交互作用解释能力更强。[结论]西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变化明显;内部地区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在基础设施“硬件”上多下功夫的同时,构建“多组合”发展策略有助于西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水平的提升。

关 键 词:新型城镇化 乡村振兴  耦合协调度 ESDA 西部地区  地理探测器  

分 类 号:F294] F323.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