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长治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046000 [2]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肾内科
年 份:2022
卷 号:36
期 号:6
起止页码:469-47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JST、普通刊
摘 要:近年来,肾脏疾病作为一类非传染性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相关研究数据表明,我国部分地区的慢性肾病患者的发病率约为13.5%,病人知晓率约为12.5%[1]。肾脏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在新的时期所面临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随着医学的进步与不断创新,人们对于肾脏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也取得重大进展。2011年,RITZ[2]在国际透析大会上首次提出了“肠-肾综合症”的相关理论。该理论认为,因肾脏疾病而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产生心脏等并发症及生存率降低与肠道细菌、内毒素通过受损的肠黏膜屏障引起炎症应答相关。同年,MEIJERS等[3]明确了“肠-肾轴”的理论。进一步研究,PAHL等[4]也提出了“慢性肾脏病-结肠轴”的理论。该理论揭示了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维持人体健康状态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揭示了肾脏疾病的发生与肠道微环境稳态的改变间存在重要的关联。目前,基于“肠-肾轴”理论的基础之上,临床上人们在治疗肾脏疾病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肠-肾轴”理论及其相关肾脏疾病的治疗进行综述,为临床基于“肠-肾轴”治疗肾脏疾病提供参考。
关 键 词:肠-肾轴 肾脏病 肠道微生态 肠道菌群
分 类 号:R69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