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后现代哲学视野下的微地图  ( EI收录)  

WeMaps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ost-Modernist Philosoph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海鹰[1,2,3,4] 闫浩文[1,3,4] 田江鹏[5] 梁晓鹤[2]

WANG Haiying;YAN Haowen;TIAN Jiangpeng;LIANG Xiaohe(Faculty of Geomatics,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Lanzhou Research Institut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Lanzhou 730030,China;National-Local Joint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for National Geographic State,Lanzhou 730070,China;Gansu Provinci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National Geographic State Monitoring,Lanzhou 730070,China;Institute of Geographical Spatial Information,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52,China)

机构地区:[1]兰州交通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2]兰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甘肃兰州730030 [3]地理国情监测技术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70 [4]甘肃省地理国情监测工程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70 [5]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空间信息学院,河南郑州450052

出  处:《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基  金:2021年度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

年  份:2022

卷  号:47

期  号:12

起止页码:2026-203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20、CAS、CSCD、CSCD2021_2022、EAPJ、EI、GEOBASE、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在现代到后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中,人类的信息传播模式进入自媒体时代,在地图上表现为制图用户向大众或地图爱好者转移,地图的精确性不高、表达方式多样化。微地图是其中的一种,旨在改善传统地图表达和大众地理空间认知的矛盾,改进自媒体时代地图用户的主观信息表达,突破传统地图仅从有限、规范化的角度和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表达的局限。首先,针对微地图的3个特点,在后现代哲学的视角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给予解释;然后,利用认知语言学的体验人本观、原型范畴论和去中心论等后现代哲学方法论,对传统地图的空间认知、信息分类、制图表达等基础问题进行批判性分析和重构,形成具有后现代哲学特点的微地图概念框架;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微地图存在的可能性及其后现代属性。

关 键 词:微地图  后现代哲学 体验人本观  原型范畴论  去中心论  

分 类 号:P2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