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多轮次注采渗流实验分析的挥发性油藏储气库建库可行性评价  ( EI收录)  

Feasibility evaluation of underground gas storage construction from volatile oil reservoirs based on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flow in multicycle gas injection–produc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刘伟[1] 王群一[1] 孙彦春[1] 高广亮[1] 何海燕[1] 贾倩[1] 向祖平[2] 雷函林[2] 刘哲知[2]

LIU Wei;WANG Qunyi;SUN Yanchun;GAO Guangliang;HE Haiyan;JIA Qian;XIANG Zuping;LEI Hanlin;LIU Zhezhi(Exploration&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ina Jidong Oilfield Company,Tangshan,Hebei 063004,China;School ofPetroleum Engineering,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Chongqing 401331,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出  处:《天然气工业》

基  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页岩油氧化改质机理及温度变化规律研究”(编号:CSTB2022NSCQ-MSX1597);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页岩油藏注空气氧化动力学及氧化反应途径研究”(编号:KJQN202201509)。

年  份:2022

卷  号:42

期  号:12

起止页码:65-7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S、CSCD、CSCD2021_2022、EAPJ、EI、IC、JST、PA、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油藏型储气库兼具提高原油采收率及储存天然气两大作用,目前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广泛关注。但油藏建库远比气藏建库复杂,国内外针对油藏型储气库渗流特征、相态变化特征、建库可行性等方面的研究较少,严重制约了油藏型储气库的发展。为此,以冀东油田某断块油藏为例,开展多周期注采相渗实验测试、长细管混相压力实验测试,结合油气相态实验与气驱油多周期注采实验,分析明确油藏型储气库建库可行性及建库过程中的渗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原油与天然气混相压力为36.2 MPa(高于设计上限压力35 MPa),注采过程中不能发生混相;②注入气溶解能够使原油黏度降低、体积膨胀,经5轮次注采后,天然气抽提能力变弱,原油黏度降低幅度减小,注气改善原油性质的能力略有下降;③经过5轮次油—气和水—气注采后,油和水仍保持较高的渗流能力,但气—油、气—水两相共渗区变窄,渗流能力减弱,气驱油和水效率有一定下降;④相比于水驱,经过5轮次注采后,可提高原油采收率20%,岩心内含气饱和度达到47%。结论认为,多周期注采后能够形成较大库容,且在此基础上能够大幅度提高采收率,该研究成果可为油藏型储气库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关 键 词:油藏型储气库  水驱油藏 相态变化特征  多周期注采  驱油效率  相渗曲线 提高采收率  储气库库容  

分 类 号:TE97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