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守山阁学人群体的崛起与明清“西学”的延续性:以《几何原本》为例
The Rise of Shoushange Scholar Group and the Continuity of“Western Learning”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Taking Euclid’s Elements for Exampl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Li Tiangang(Department of Religious Studies,School of Philosophy,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China)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上海200433
年 份:2022
卷 号:59
期 号:6
起止页码:131-14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SCI、CSSCI2021_2022、NSSD、PUBME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一般以为明末利玛窦、徐光启引进“西学”以后,“利徐之学”在清代曾经中断,似乎只在“鸦片战争”以后,晚至“戊戌”时期的康、梁一辈学者,才重新开始“西学”启蒙运动。然而,清中叶以降江南地区学术传承脉络证明:以钱熙祚、顾观光、张文虎、李善兰为核心的学者群体在1837年即通过抄录、校勘、刊刻“守山阁丛书”,研究和传承明末耶稣会士翻译的天文、地理、数学等著作,并为战后之“西学”复兴做了铺垫。“守山阁丛书”及一系列包含“西学”书目之丛书的刊刻与发行,证明江南地区的乾嘉学者有一种内在和纯学术的热情。如同笛卡尔、帕斯卡哲学提倡“几何学精神”一样,李善兰、伟烈亚力续译《几何原本》(1858)后九卷,接续利玛窦、徐光启的“所以然”的“metaphysical study”,表现了“西学”启蒙运动的延续性。19世纪30年代起,“守山阁丛书”刊刻实践,以及与之相关的墨海书馆、江南制造局、京师同文馆、广方言馆译书活动,是一种延续性事业,更是“戊戌变法”中“西学”宣传运动的基础。总之,“守山阁丛书”学人群体的学术自觉,并不能以“冲击—反应论”的模式来解释,而需要某种形式的“内在理路”来说明。
关 键 词:《几何原本》 守山阁丛书 明清西学 江南儒学
分 类 号:K25[历史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