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国内国际“双循环”有效联动测度及其应用研究    

Research on the Measure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Effective Linkage ofDomestic Economic Cycl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ycl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思文[1] 孙亚辉[1]

WANG Si-wen;SUN Ya-hui(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Lanzhou 730020,China)

机构地区:[1]兰州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甘肃兰州730020

出  处:《统计与信息论坛》

基  金:甘肃省教育厅项目“甘肃省高质量发展的统计测度、战略选择及实现路径”(GSSYLXM-06);甘肃省基础研究计划——软科学专项资助项目“新发展格局下国家价值链分工测度及其应用研究”(22JR4ZA060);兰州财经大学科研创新团队项目“产业经济数量分析方法应用与创新研究团队”(2020TD08)。

年  份:2023

卷  号:38

期  号:1

起止页码:28-4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SCI、CSSCI2023_2024、NSSD、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点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有效联动国内国际“双循环”。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循环”相关重要讲话的深入学习和已有文献的详细梳理,结合可获得数据,科学论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指标体系。通过构建模型,设定核心变量“双循环交互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测度国内国际“双循环”有效联动能否有效激发全要素生产率,并在微观层面验证技术创新这一中介效应,解决“双循环”领域宏观和微观层面实证研究的可操作性问题。研究表明:首先,通过熵值法构建的内、外循环发展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即东部地区较高,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其次,在宏观层面的实证检验中,“双循环”有效联动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较中西部地区更为显著;在微观层面的实证研究中,总体上“双循环”有效联动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对国有企业和规模较大的企业有着更显著的促进作用。最后,将科技创新作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变量,验证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作用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这一路径。

关 键 词:新发展格局  “双循环”测度  技术创新 全要素生产率 高质量发展  

分 类 号:F222.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