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新测算及经济解释——基于规模效应和产业选择的视角
Re-measurement and Economic Explanation of Urban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ale Effect and Industrial Choi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XU Yong-hui;DENG Hong-tu(School of Shipping Economics and Trade,Guangzhou Maritime University,Guangzhou 510725,Guangdong,China;The Research Center of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Guangdong,China)
机构地区:[1]广州航海学院航运经贸学院,广东广州510725 [2]广州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006
基 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1年度青年项目“广东省乡村振兴发展指标和政策优化路径研究”(GD21YYJ16)。
年 份:2022
卷 号:36
期 号:12
起止页码:27-4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SCI、CSSCI_E2021_2022、NSSD、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在重构投入产出数据的基础上,对2004—2018年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进行重新测算,从规模效应和产业选择视角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特征和增长机制进行经济解释。研究发现:我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此期间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速震荡下滑阶段、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明显上升阶段,相应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模式呈现出由总规模效应主导到进入转型期的特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异质性表现出“东部>西部>中部”的特点,各区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模式和工业化进程对此提供了充分的解释;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机制的实证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城市规模是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诱因,但效应渐趋减弱;东部最大程度上从产业结构演进和工业化进程中获益。除此之外,教育资源和研发经费越充足越有助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且其作用在新常态以来越发重要。高质量发展阶段改善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可从规模视角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科学确定各级城市规模;实施差异化的区域产业发展路径,中部和东部城市应更注重组织或制度创新以及技术变革,西部城市应将绿色生产技术与工业化发展结合起来以实现“弯道超车”;多策并举强化人力资本支撑,营造创新氛围。
关 键 词:城市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规模效应 产业选择
分 类 号:F12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