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组态视角下基于TOE的可转化专利特征因果推断    

Research on causal inference of transformable patent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OE from configuration perspectiv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何喜军[1] 石安杰[1] 武玉英[1] 李建霖[1] 庞婷[2,3]

HE Xi-jun;SHI An-jie;WU Yu-ying;LI Jian-lin;PANG Ting(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024,China;Center of Image and Signal Processing,Faculty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Universityof Malaya,Kuala Lumpur50603,Malaysia;Center of Network and Information,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Xinxiang 453000,China)

机构地区:[1]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100124 [2]马来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图像与信号处理中心,马来西亚吉隆坡50603 [3]新乡医学院网络与信息中心,河南新乡453000

出  处:《科学学研究》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974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774010);国际科研合作基金项目(2021B35)。

年  份:2022

卷  号:40

期  号:11

起止页码:1979-199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CD、CSCD2021_2022、CSSCI、CSSCI2021_2022、JST、NSSD、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从专利技术(T)、组织(O)、环境(E)三个维度构建可转化专利特征的TOE框架,利用LASSO和熵值法进行多维特征筛选与融合。结合NCA和fsQCA方法,探索专利可转化的必要条件和关键组态,揭示可转化专利形成的驱动模式和内在机理。通过燃料电池领域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可转化专利的形成是多维特征交互作用的结果,包括三种驱动模式:专利价值和组织实力混合驱动、专利价值和组织合作混合驱动、组织实力驱动,专利多维特征与可转化之间的因果关系存在多重并发和多种方案等效的特点。同时,基于组态分析结果,构建了可转化专利形成的CDEF机理模型,即:满足各类技术需求是专利可转化的根本动因,专利价值高、组织实力强和多组织合作这三个核心条件,以及文本特征、供给环境这两个辅助条件的复杂交互构成了可转化专利形成的多元路径。

关 键 词:可转化专利  TOE框架  组态分析  因果推断

分 类 号:G30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