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Yang Xiangdong(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Faculty of Education,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62,China)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心理学系,上海200062
基 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一般课题“素养导向的嵌入式测评系统研究”(BHA200132)。
年 份:2022
卷 号:40
期 号:11
起止页码:41-5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SCI、CSSCI2021_2022、NSSD、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素养在最一般的意义上是指人类个体与环境互动的能力,旨在维持和促进个体与种群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主体性、社会性和文化性等内在特征。素养理论需要采取一种整合的、生态化的视角,从个体和环境互惠共生、彼此调节的双向动态关系中阐明素养的本质及其发生和发展机制。素养发展贯穿个体生命始终,整合了生理—物理、社会—文化、心理—行为等诸多层次的要素及其关系,是一个持续有机的生成和建构过程。其中,集体实践、个体主体性和社会互动构成了人类素养发展的三维辩证系统,作为广义工具的文化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按照这一理论视角,既有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路径可以概括为“需求—功能”“文化—心理结构”和“全息—层次”三种模式。“需求—功能”模式关注素养满足社会现实需求的使能性质,“文化—心理结构”模式关注历史积淀的素养内涵共性,“全息—层次”模式关注特定实践活动(或领域)承载和培养素养的蕴含性。三种模式彼此补充,有助于更加全面系统理解人类素养的内涵、结构和发展。
关 键 词:素养 主体性 社会-文化实践 自我系统 核心素养模型
分 类 号:G632.3[教育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