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2000-2018年鄂尔多斯市植被覆盖度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Analysis of Vegetation Coverage Change and Driving Factors in Ordos City from 2000 to 2018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郑颖娟[1] 刘军会[1] 刘洋[1] 马苏[1] 周甲男[1]

ZHENG Yingjuan;LIU Junhui;LIU Yang;MA Su;ZHOU Jianan(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Beijing 100012,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12

出  处:《环境科学研究》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16YFB0501505)。

年  份:2022

卷  号:35

期  号:11

起止页码:2458-246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B、CAS、CSCD、CSCD2021_2022、IC、JST、NSSD、RCCSE、RWSKHX、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植被变化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受气候变化、土地利用、生态工程、城市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人类活动是植被覆盖度变化的重要影响因子,评估区域植被覆盖度的人为影响值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鄂尔多斯市融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几”字湾都市圈及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等国家和区域战略,是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且位于我国北方防沙带的南侧,对维护国家整体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鄂尔多斯市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基于变异系数的人为影响模型,分析鄂尔多斯市2000—2018年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定量探究气候与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识别人类活动影响区域,区分正向、负向影响.结果表明:2000—2018年鄂尔多斯市植被覆盖度平均值呈现波动性上升趋势,从0.23升至0.35,总体呈现由低、中覆盖向中高、高覆盖转化的趋势.2000—2018年NDVI变异系数为0.005~4.360,植被稳定性较弱,变异系数高值区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人为变异系数为−0.25~1.50,研究区西部受人类干扰程度较大,而东部受干扰程度较小.人类活动的正向影响区域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东部,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4.00%,与近年来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密不可分.人类活动的负向影响区域主要分布在鄂托克旗西北部等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为工矿用地,且这些区域是采矿场增加区域之一,很大程度上受到矿产开发的影响,同时该区域处于防风固沙屏障区和生物多样性优先区,不仅关系到鄂尔多斯市的人居安全保障,而且关系到内蒙古自治区乃至京津冀、华北及西北地区的生态安全.因此需进一步加强人类活动管控工作,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保障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关 键 词:植被覆盖度 时空变化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鄂尔多斯市  

分 类 号:X703.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