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21·7”河南暴雨环境场及云的宏微观特征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Cloud Macro and Micro Features of"21·7"Extreme Heavy Rainfall in Henan Provin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Gao Yang;Cai Miao;Cao Zhiqiang;Tian Lin;Wang Xi(National Satellite Meteorological Ce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pace Weather,Beijing 100081;Innovation Center for Fengyun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Beijing 100081;Key Laboratory of Radiometric Calibration and Validation for Environmental Satellites,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Beijing 100081;CMA Cloud-Precipitation Physics and Weather Modification Key Laboratory,Beijing 100081)
机构地区:[1]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北京100081 [2]许健民气象卫星创新中心,北京100081 [3]中国气象局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测量和定标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 [4]中国气象局云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
基 金:风云卫星应用先行计划(FY-APP-2021.0102,FY-APP-2022.0111,FY-APP-2022.0113)。
年 份:2022
卷 号:33
期 号:6
起止页码:682-69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CD、CSCD2021_2022、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利用FY-4A静止气象卫星、FY-3D极轨气象卫星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深入分析“21·7”河南暴雨环境场及云宏微观特征,首次利用FY-4A观测研究此次事件对流云微物理特征。结果表明:“21·7”河南暴雨是一次极端强降水事件,河南省位于大陆高压和副热带高压之间的鞍型场内,有利于其上空低涡云系的发展和维持。2021年7月20日两股水汽输送交汇于河南中北部,为郑州极端降水提供了有利条件。20日14:00—16:00(北京时,下同)郑州长时间位于对流云团冷云区边界亮温梯度大值区,该时段对流发展旺盛;12:00—14:00云光学厚度跃增,且在15:00仍维持较大值,表明该时段云中液态粒子大量合并,液态水含量丰富,光学厚度峰值出现时间先于降水量峰值出现时间,FY-4A云光学厚度跃增且维持较大值对强降水出现时间及量级有重要的预警意义。对流云粒子有效半径(r_(e))随温度(T)的增长曲线(T-r_(e)关系)表明:20日16:00河南上空的雨胚形成区最为深厚,云中不同高度的r_(e)整体维持在20~25μm,表明云中上升气流较强,有利于地面强降水发生。
关 键 词:极端降水 FY-4A 宏观结构 云微物理特征
分 类 号:P458.121.1[大气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