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优师计划”背景下民族地区高素质乡村教师的培养路径
The Training Path of High-Quality Rural Teachers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argeted Teacher Training Pla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Qian Xiaohua;Du Wei;Ren Ligang(Chengdu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611130,Sichuan,China)
机构地区:[1]成都师范学院教务处,四川成都611130 [2]成都师范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基 金: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领域新文科建设实践”(2021150028);四川省2021-2023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教师教育+’多维融合培养新时代乡村教师的探索与实践”(JG2021-1391)阶段性成果。
年 份:2022
卷 号:13
期 号:4
起止页码:88-9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SCI、CSSCI2021_2022、NSSD、RCCSE、RWSKHX、核心刊
摘 要:国家发布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简称“优师计划”),作出大力培养民族地区高素质乡村教师的具体部署。但现有的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和组织保障等方面与实际需求不匹配,不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陷入“优才难育”的困境。培养民族地区高素质乡村教师需要优化实践路径。一是培养目标定向民族地区乡村教育。针对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的特殊性,在目标定位、目标内涵和目标评价上坚定师范生爱教、乐教的理想信念,涵养师范生到民族地区乡村学校长期从教的职业情怀。二是课程体系服务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构建“师德养成+师知传承+师能培养”的师范生课程体系,将“向农性”课程有机融入各个课程模块,强化乡村理解教育,助力师范生适应民族地区乡村教育工作。三是实践教学融入民族地区乡村教育。建立健全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技能训练机制和“双导师”制度,深入实施乡村“田野”体验式研究,培养知行合一、扎根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的教师。四是协同育人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构建师范院校、教育行政部门和乡村定向学校三方协同的教师教育共同体,给予师范生专业化、个性化和本土化支持,助力师范生成长为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的良师。
关 键 词:优师计划 民族地区 乡村教师 培养模式
分 类 号:G75[教育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