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海洋致病菌致病机制及其感染的治疗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赵语佳[1] 王绍乙[1] 李裕晴[1] 李洁[1]

机构地区:[1]海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上海200433

出  处:《山东医药》

基  金: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项目(20214Y0014)。

年  份:2022

卷  号:62

期  号:24

起止页码:88-9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AB、CAS、IC、JST、RCCSE、UPD、ZGKJHX、普通刊

摘  要:海洋致病菌多为广泛分布于海洋的革兰氏阴性菌,是造成开放性伤口继发性感染、食用海产品发生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如治疗不及时病死率较高。海洋致病菌主要有弧菌属的创伤弧菌、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等。创伤弧菌分布于(亚)热带气候水域,可通过生物分型法、传统培养法和PCR法分型鉴定;致病机制研究集中在黏附相关蛋白、细胞毒性、宿主防御、摄铁系统、分泌系统和毒力调控等方面;全身性感染或开放伤口感染,通常用强力霉素和第三代头孢菌素进行抗生素治疗。副溶血性弧菌在亚洲、欧洲、美洲分布广泛,通过PCR法进行分型鉴定;致病机制与创伤弧菌相似;可引起急性肠胃炎及其他组织病变,轻症感染补充水分即可,重症感染使用强力霉素和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霍乱弧菌分布广泛,夏季浓度较高,通过玻片凝集试验、PCR法进行分型鉴定;致病机制与创伤弧菌相似;可引发霍乱,通过补液或抗生素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分布于海水表层,通过玻片凝集实验、抗菌谱等进行分型鉴定;致病机制与弧菌属不同;可感染身体各处,早期治疗应用抗生素,重症患者应选择广谱的强力抗菌药。

关 键 词:海洋致病菌  革兰氏阴性菌 创伤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 霍乱弧菌 铜绿假单胞菌

分 类 号:R378.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