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江苏“4·30”强风雹成因及双偏振雷达特征分析    

Analysis on causes of ‘4.30’ severe gales and hails event and associated characteristics of dual-polarization radar echoes over Jiangsu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陈圣劼[1,2,3] 刘梅[1,2] 杨梦兮[4] 吴海英[1,2] 李万莉[5] 庄潇然[1]

CHEN Shengjie;LIU Mei;YANG Mengxi;WU Haiying;LI Wanli;ZHUANG Xiaoran(Jiangsu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Nanjing 210041,China;Key Laboratory of Transportation Meteorology,CMA,Nanjing 210041,China;Schoo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23,China;Taizhou Meteorological Bureau,Jiangsu Taizhou 225300,China;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Training Center,Beijing 100081,China)

机构地区:[1]江苏省气象台,南京210041 [2]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41 [3]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210023 [4]泰州市气象局,江苏泰州225300 [5]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北京100081

出  处:《气象科学》

基  金:江苏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201506);北极阁开放研究基金(BJG202103,BJG202208)。

年  份:2022

卷  号:42

期  号:5

起止页码:638-64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JST、ZGKJHX、核心刊

摘  要:利用高分辨率再分析资料、双偏振雷达观测数据,揭示了江苏“4·30”强风雹成因及其雷达特征。结果表明,此过程发生在高空异常深厚的东北冷涡背景下,中层西北急流和地面暖低压均显著偏强,造成远超过经验性指标值的垂直风切变,利于风暴的增强及组织化发展。对流风暴的影响可分为30日午后到傍晚局地对流单体和傍晚到上半夜飑线两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局地对流性强,能量积聚大,沿淮和淮北西部地区多局地性雷暴大风,并散发不同尺寸的冰雹;第二阶段在地面强冷空气大风及中高层干冷空气动量下传的影响下,飑线系统及其前缘阵风锋移动快速。飑线上弓形回波前端的强下沉辐散出流,叠加环境风的影响,导致江苏东南部地区区域性的极端灾害大风天气。雷达回波既可清晰显示冰雹云的一般回波特点,如反射率因子回波强,粒子均一性差等;也可反映不同尺寸冰雹回波的差异性,如回波强度越强,最大反射率因子高度越高,单体回波倾斜、弱回波区特征结构越清晰,三体散射特征越明显的风暴单体产生的冰雹尺寸越大;在没有大水滴包裹时,CC值随冰雹尺寸的增大而减小,且伸展高度增高等。综合分析雷达回波多个参量,如风暴单体和阵风锋的移速、风暴单体特征高度的下降速度、Z_(DR)大值高度降低等指标,对对流灾害性大风量级的监测与预警有重要指示意义。

关 键 词:极端大风  冰雹 飑线 超级单体  双偏振雷达回波  

分 类 号:P458[大气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