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多维感知的城市活力空间特征研究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Vitality based on Multi-dimensional Percep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吴莞姝[1] 党煜婷[2] 赵凯[3]

WU Wanshu;DANG Yuting;ZHAO Kai(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The Innovation Center for CIM+Urban Regeneration,Qingdao 266033,China;School of Architecture,Huaqiao University,Xiamen 361021,China;School of Statistics,Modern Applied Statistics and Big Data Research Center,Huaqiao University,Xiamen 361021,China)

机构地区:[1]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青岛市CIM+城市更新技术创新中心,青岛266033 [2]华侨大学建筑学院,厦门361021 [3]华侨大学统计学院,现代应用统计与大数据研究中心,厦门361021

出  处:《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908229);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9J01063)。

年  份:2022

卷  号:24

期  号:10

起止页码:1867-188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CD、CSCD2021_2022、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基于多维感知对城市活力进行综合评价并探索其用地特征,是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实现精准规划和有机更新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厦门岛为例,基于社交媒体签到数据、夜间灯光影像数据、POI数据和LBS大数据,从社会、经济、文化和空间4个维度感知城市活力,使用核密度、数据网格化和最优聚类法,分析城市活力的空间特征,并探讨不同活力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功能多样性和开发强度等用地特征。研究发现:①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活力多维感知方法可精准、有效评估城市空间特征和发展动态;②厦门岛社会、经济、文化和空间维度城市活力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差异,4类活力区域呈现出西部连绵成带、东部围绕商务区和大型设施集中的特征;③各类活力区域的用地特征存在较大差异。第一类区域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占比和第二类区域的商业服务业用地占比最高,均接近20%。集聚可显著提升城市活力,建设用地周边1000 m范围内的功能混合度更为重要。居住和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的活力水平随着开发强度的降低而降低,高值区容积率均在2.0以上。

关 键 词:城市活力  多维感知  精准感知  有机更新  空间特征  用地特征  多源数据 厦门岛  

分 类 号:F299.27]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