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蓝田玉:基于考古发现、历史文献与宝石学视角的多重探索    

Lantian Jade:Multiple Evidence Exploration Based on Archaeology Discovery,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Gemmological Perspectiv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彭雨帆[1,2] 梁婷[2] 丘志力[1] 邵晶[3] 杨炯[1,4]

PENG Yufan;LIANG Ting;QIU Zhili;SHAO Jing;YANG Jiong(School of Earth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dong Key Laboratory of Geological Processes and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Guangdong Key Laboratory of Geodynamics and Geological Hazards,Zhuhai 519082,China;Chang’an University,Xi’an 710054,China;Shaanxi Academy of Archaeology,Xi’an 710043,China;School of Tourism,Taishan College,Tai’an 271000,China)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地球动力作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广东珠海519082 [2]长安大学,陕西西安710054 [3]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43 [4]泰山学院旅游学院,山东泰安271000

出  处:《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3032);南海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项目(311021002)。

年  份:2022

卷  号:24

期  号:5

起止页码:213-22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AS、普通刊

摘  要:蓝田玉曾经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现代蓝田玉多指产于陕西蓝田玉川、红星一带中元古界宽坪岩群中的蛇纹石化大理岩,但历史上的“蓝田玉”到底是什么?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通过对蓝田及周边相关地区考古发现及历史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利用现代测试技术对陕西蓝田现今所产蓝田玉样品进行宝石学测试,探索从古至今“蓝田玉”的材质特征、文化内涵、使用历史、演变过程,为蓝田玉的市场开发和内涵发掘提供参考。本文主要获得如下认识:(1)根据新石器晚期蓝田新街出土玉器的测试,早期使用的“蓝田玉”是蛇纹石质的玉石,可能为史前“玄玉”之一;(2)依据对历史文献的考据,“蓝田玉”的质地细腻润泽,秦汉以后的“蓝田玉”很可能是透闪石玉;(3)由本文及前人对现代蓝田玉的测试结果显示,蓝田玉至少包括粒状结构为主的蛇纹石化大理岩玉和纤维状结构为主的蛇纹石玉两种;(4)不同历史时期“蓝田玉”的材质经历了蛇纹石玉石-透闪石玉-蛇纹石化白云质大理岩的变化,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蓝田玉”的内涵发生过明显的改变,如果只是简单依据当下区域产出玉石资源进行蓝田玉命名,确认为单一的蛇纹石化大理岩,可能会严重制约“蓝田玉”文化内涵价值的实现。

关 键 词:蓝田玉  考古发现 历史文献 宝石学测试  文化内涵价值  

分 类 号:TS93[轻工类] K87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